的电池,离不开更高效的检测工具
电池企业都想在“性能”、“安全性”、“成本”等关键因素上表现优异,这就需要超过同行的质量控制手段。首先就要在研发环节,充分了解和控制电池相关材料的特性,选择良好的材料。
材料从根本上决定着电池性能。通过改进材料提高电池性能、优化电池老化机制、应用新型材料、改变电芯结构是电芯研发的主要方向。而且,往往多策并举,促成电池的升级和创新。
材料体系方面,采用高镍正极、硅基负极、锂金属负极等新型材料体系,提高单体能量密度;或者研制出磷酸锰铁锂,探索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,降低成本;或者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,使电池性能更高,更耐久。
电芯形状方面,方形电池,尤其是LFP短刀兼顾性能、集成与制造,成为主流企业的优选方案之一;大圆柱电池也是热门方向,特斯拉和宝马均已提出具体的实施规划。
快充技术方面,多家主机厂联合电池企业推出2C~4C快充方案。这就需要电池企业从电池材料(尤其是负极材料的选择和微观结构的设计)、电极设计等出发,降低内阻、加强散热,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。
▲ 动力电池的技术趋势 来源:《纤毫毕现,追根溯源–探索电池高效生产 打造高品质电池的奥秘》白皮书
正所谓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更的动力电池产品离不开更高效有力的检测工具。
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是电芯研发的关键,目前多种材料表征方法被推出并得到广泛应用。
在研发环节,工程师利用中山蔡司中山光学显微镜、中山蔡司中山X射线显微镜、3D 检测来观察电极材料,检测电极缺陷并分析电池失效原理。还可观察材料的粒径尺寸、各种成分的配比及分布情况等,加深研发人员的认识和理解。这些都可以在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更好的改善电池性能,进而为材料、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。